传统确专长和师承笔试和实践技能题库
  • 作者:
  • 发表时间:2025-04-15 13:57:42

做题APP.png

  1.请演示闪火法拔罐的操作。(10分)

 【评分要点】

 1.暴露应拔罐的部位。(2分)

 2.准备好相应的物品,如血管钳、酒精棉球、火柴、玻璃罐等。(2分)

 3.用血管钳夹住一个酒精棉球,用火点燃,使火球在罐内绕1~3圈后将火退出,迅速将罐扣在应拔罐的部位。(4分)

 4.使其吸住皮肤10~15分钟。(2分)

 2.请演示闪罐法的操作。(10分)

 【评分要点】

 1.暴露应闪罐的部位。(2分)

 2.准备好相应的物品,如血管钳、酒精棉球、火柴、玻璃罐等。(2分)

 3.用血管钳夹住一个酒精棉球,用火点燃,使火球在罐内绕1~3圈后将火退出,迅速将罐扣在应拔罐的部位,然后取下,再拔,再取下,反复多次。(4分)

 4.注意交替使用火罐,以免烫伤患者,拔至皮肤潮红为度。(2分)

 3.请演示投火法拔罐的操作。(10分)

 【评分要点】

 1.暴露应拔罐的部位。(2分)

 2.准备好相应的物品,如纸片、棉花、火柴、玻璃罐等。(2分)

 3.将棉花点燃后投入罐内,迅速将罐扣在应拔的部位,吸附在皮肤上。(4分)

 4.此法由于罐内有燃烧物质,容易落下烫伤皮肤,故适宜于侧面横拔。(2分)

 4.请演示艾条温和灸的操作。(10分)

 【评分要点】

 1.将艾条的一端点燃,对准施灸部位,距皮肤2~3厘米,进行熏烤。(3分)

 2.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,一般每处灸10~15分钟,至皮肤潮红为度。(4分)

 3.对于昏厥、局部知觉减退的患者,医者可将中、食二指分开,置于施灸部位的两侧,以感知患者局部受热程度,随时调节施灸距离,防止烫伤。(3分)

 5.请演示艾灸雀啄灸的操作。(10分)

 【评分要点】

 1.将点燃的艾条一端与施灸部位皮肤的距离不固定。(4分)

 2.像鸟雀啄食一样,一上一下活动施灸。(3分)

 3.灸至皮肤潮红为度。(3分)

 6.请演示夹持进针法的操作。(10分)

 【评分要点】

 1.用严格消毒的左手拇指、食指夹住针身下端,将针尖固定在所刺腧穴的皮肤表面位置。(4分)

 2.右手捻动针柄,将针刺入腧穴。(4分)

 3.此法适用于长针进针(由考官提问)。(2分)

 7.请回答对晕针的处理。(10分)

 【评分要点】

 1.立即停止针刺,将针全部拔出。(1分)

 2.使患者平卧,注意保暖,饮温开水或糖水。(3分)

 3.重者在上述处理基础上,可刺人中、内关、足三里、灸百会、气海等穴。(3分)

 4.若仍不省人事,呼吸细微,脉细弱者,可考虑配合其他治疗或采用急救措施。(3分)

 8.请回答对弯针的处理。(10分)

 【评分要点】

 1.出现弯针后不得再行提插。捻转等手法。(2分)

 2.如针柄轻微弯曲,应将针慢慢取出。(2分)

 3.若弯曲角度过大时,应顺着弯曲方向将针取出。(2分)

 4.若由患者移动体位所致,应使患者慢慢恢复原来的体位,局部肌肉放松后,再将针缓缓取出。(2分)

 5.切忌强行拔针,以免将针体折断,留在体内。(2分)

 9.请回答对滞针的处理。(10分)

 【评分要点】

 1.若患者精神紧张,局部肌肉过度收缩时,可以采用如下方法。

 ⑴稍延长留针时间。(1分)

 ⑵于滞针腧穴附近进行循按或扣弹针柄。(2分)

 ⑶在滞针腧穴附近再刺一针。(2分)

 2.若因行针不当或单向捻针而致者,可向相反方向将针捻回,并用刮柄、弹柄使缠绕的纤维回释,即可消除滞针。(5分)

 10.请回答针灸出现血肿的处理。(10分)

 【评分要点】

 1.若微量的皮下出血,局部小块青紫时,一般不必处理,可以自行消退。(3分)

 2.若局部肿胀疼痛较剧,青紫面积大而且影响到活动功能时,可先冷敷止血,再做热敷。(5分)

 3.或在局部轻轻按揉,以促使局部瘀血消散、吸收。(2分)

 11.请回答血海、足三里的定位、归经及操作。(10分)

 【评分要点】

 一、血海

 1.定位:屈膝,在髌骨内上缘2寸,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。(2分)

 2.归经:属足太阴脾经。(2分)

 3.操作:直刺1~1.5寸。(1分)

 二、足三里

 1.定位:外膝眼下3寸,距胫骨前缘1横指处。(2分)

 2.归经:属足阳明胃经(1分)

 3.操作:直刺1~2寸(1分)。强壮保健常用温灸法。(1分)

 12.请回答命门、三阴交的定位、归经及操作。(10分)

 【评分要点】

 一、命门

 1.定位:后正中线上,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。(2分)

 2.归经:属督脉。(2分)

 3.操作:直刺0.5~1寸。(1分)

 二、三阴交

 1.定位:内踝尖上3寸,胫骨内侧面后缘。(2分)

 2.归经:足太阴脾经(1分)

 3.操作:直刺1~1.5寸。(1分)孕妇禁针。(1分)

 13.请回答神阙、尺泽的定位、归经及操作。(10分)

 【评分要点】

 一、神阙

 1.定位:在腹中部,脐中央。(1分)

 2.归经:任脉(2分)

 3.操作:一般不针,多用艾条灸或艾炷隔盐灸法。(2分)

 二、尺泽

 1.定位:在肘横纹中,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。(2分)

 2.归经:手太阴肺经。(1分)

 3.操作:直刺0.8~1寸,或点刺出血。(2分)

 14.请回答太阳、中脘的定位、归经及操作。(10分)

 【评分要点】

 一、太阳

 1.定位:在颞部,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,向后约1横指的凹陷处。(2分)

 2.归经:经外奇穴。(1分)

 3.操作:直刺0.3~0.5寸,或点刺出血。(2分)

 二、中脘

 1.定位:前正中线上,脐上4寸,或脐与胸剑联合连线的中点处。(2分)

 2.归经:任脉。(2分)

 3.操作:直刺1~1.5寸。(1分)

 15.请回答腰阳关、天枢的定位、归经及操作。(10分)

 【评分要点】

 一、腰阳关

 1.定位:后正中线上,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。(2分)

 2.归经:督脉。(2分)

 3.操作:直刺0.5~1寸。(1分)

 二、天枢

 1.定位:脐中旁开2寸。(2分)

 2.归经:足阳明胃经。(1分)

 3.操作:直刺1~1.5寸。(2分)

 16.请回答胃俞、昆仑的定位、归经及操作。(10分)

 【评分要点】

 一、胃俞

 1.定位: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.5寸。(2分)

 2.归经:足太阳膀胱经。(1分)

 3.操作:直刺0.5~1寸。(2分)

 二、昆仑

 1.定位: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。(2分)

 2.归经:足太阳膀胱经。(1分)

 3.操作:直刺0.5~0.8寸。(1分)孕妇禁用,经期慎用。(1分)

 17.请回答合谷、肾俞的定位、归经及操作。(10分)

 【评分要点】

 一、合谷

 1.定位:在手背,第1、2掌骨间,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。(2分)

 2.归经:手阳明大肠经。(1分)

 3.操作:直刺0.5~1寸。(1分)孕妇禁用。(1分)

 二、肾俞

 1.定位: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.5寸。(2分)

 2.归经:足太阳膀胱经。(2分)

 3.操作:直刺0.5~1寸。(1分)

 18.请回答百会、少商的定位、归经及操作。(10分)

 【评分要点】

 一、百会

 1.定位: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,或当头部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。(2分)

 2.归经:督脉。(1分)

 3.操作:平刺0.5~0.8寸,升阳举陷多用灸法。(2分)

 二、少商

 1.定位:拇指桡侧指甲根角旁0.1寸。(2分)

 2.归经:手太阴肺经。(1分)

 3.操作:浅刺0.1寸,或点刺出血。(2分)

 19.请回答内关、地仓的定位、归经及操作。(10分)

 【评分要点】

 一、内关

 1.定位:腕横纹上2寸,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。(2分)

 2.归经:手厥阴心包经。(2分)

 3.操作:直刺0.5~1寸。(1分)

 二、地仓

 1.定位:口角旁约0.4寸,上直对瞳孔。(2分)

 2.归经:足阳明胃经。(1分)

 3.操作:斜刺或平刺0.5~0.8寸。(1分)可向颊车穴透刺。(1分)

 20.请回答肩髃的主治,叙述并演示肩髃、关元的定位及关元的操作。(10分)

 【评分要点】

 一、肩髃

 1.定位:肩峰端下缘,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,三角肌上部中央。肩外展或平举时,肩部出现两个凹陷,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。(3分)

 2.主治:(2分,正确回答1项,满分)

 ⑴肩臂挛痛、上肢不遂等肩、上肢病证;

 ⑵瘾疹。

 二、关元

 1.定位:前正中线上,脐下3寸。(2分)

 2.操作:直刺1~1.5寸,多用灸法(2分)。孕妇慎用。(1分)

 21.请回答外关的主治,叙述并演示外关、风池的定位及风池的操作。(10分)

 【评分要点】

 一、外关

 1.定位:腕背横纹上2寸,尺骨与桡骨正中间。(3分)

 2主治:(2分,正确回答2项,满分)

 ⑴热病;

 ⑵头痛、目赤肿痛、耳鸣耳聋等头面五官病证;

 ⑶瘰疬;

 ⑷胁肋痛;

 ⑸上肢痿痹不遂。

 二、风池

 1.定位: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,平风府穴。(3分)

 2.操作:向鼻尖方向斜刺0.8~1.2寸。深部中间为延髓,必须严格掌握针刺的角度与深度。(2分)

 22.请回答秩边的主治,叙述并演示秩边、大椎的定位及大椎的操作。(10分)

 【评分要点】

 一、秩边

 1.定位:平第4骶后孔,骶部正中嵴旁开3寸。(3分)

 2.主治:(2分,正确回答2项,满分)

 ⑴腰骶痛、下肢痿痹等腰及下肢病证;

 ⑵小便不利;

 ⑶便秘;

 ⑷痔疾。

 二、大椎

 1.定位:后正中线上,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。(3分)

 2.操作:斜刺0.5~1寸。(2分)

 23.请回答列缺的主治,叙述并演示列缺、中极的定位及中极的操作。(10分)

 【评分要点】

 一、列缺

 1.定位:桡骨茎突上方,腕横纹上1.5寸,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。简便取穴法: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,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,指尖下凹陷中是穴。(3分)

 2.主治:(2分,正确回答1项,满分)

 ⑴咳嗽、气喘、咽喉肿痛等肺系疾病;

 ⑵头痛、齿痛、项强、口眼歪斜等头项部疾患。

 二、中极

 1.定位:前正中线上,脐下4寸。(2分)

 2.操作:直刺1~1.5寸。需在排尿后进行针刺。孕妇禁针。(3分)

 24.请回答阳陵泉的主治,叙述并演示阳陵泉、四白的定位及四白的操作。(10分)

 【评分要点】

 一、阳陵泉

 1.定位: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。(2分)

 2.主治:(3分,正确回答2项,满分)

 ⑴黄疸、胁痛、口苦、呕吐、吞酸等肝胆犯胃病证;

 ⑵膝肿痛、下肢痿痹及麻木等下肢、膝关节疾患;

 ⑶小儿惊风。

 二、四白

 1.定位:目正视,瞳孔直下,当眶下孔凹陷处。(2分)

 2.操作:直刺0.3~0.5寸;不可深刺,以免伤及眼球,不可过度提插捻转(3分)

 25.请回答承山的主治,叙述并演示承山、水沟的定位及水沟的操作。(10分)

 【评分要点】

 一、承山

 1.定位:腓肠肌两肌腹之间凹陷的顶端处,约在委中与昆仑连线的中点。(3分)

 2.主治:(2分,正确回答1项,满分)

 ⑴腰腿拘急、疼痛;

 ⑵痔疾,便秘。

 二、水沟

 1.定位:在人中沟的上1/3与下2/3的交点处。(2分)

 2.操作:向上斜刺0.3~0.5寸(或用指甲按掐)。一般不灸。(3分)

 26.请回答下关的主治,叙述并演示下关、至阴的定位及至阴的操作。(10分)

 【评分要点】

 一。下关

 1.定位:在耳屏前,下颌骨髁状突前方,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,合口有空,张口即闭,宜闭口取穴。(3分)

 2.主治:(2分,正确回答1项,满分)

 ⑴牙关不利、三叉神经痛、齿痛、口眼歪斜等面口病证;

 ⑵耳鸣、耳聋、聤耳等耳疾。

 27.请回答委中的主治,叙述并演示委中、听宫的定位及听宫的操作。(10分)

 【评分要点】

 一、委中

 1.定位:腘横纹中点,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点。(2分)

 2.主治:(3分,正确回答2项,满分)

 ⑴腰背痛、下肢痿痹等腰及下肢病证;

 ⑵腹痛、急性吐泻;

 ⑶小便不利,遗尿;

 ⑷丹毒。

 二、听宫

 1.定位:耳屏前,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,张口时呈凹陷处。(3分)

 2.操作:张口取穴,直刺0.5~1寸。(2分)

 28.请回答针灸治疗晕厥的治法、主穴。(10分)

 【评分要点】

 1.治法:苏厥醒神(2分)。以督脉及手厥阴经穴为主。(2分)

 2.主穴:水沟、中冲、涌泉、足三里。(6分。正确回答3穴,满分)

 29.请回答针灸治疗虚脱的治法、主穴。(10分)

 【评分要点】

 1.治法:回阳固脱,苏厥救逆(2分)。以督脉及手厥阴经穴为主(2分)。

 2.主穴:素髎、水沟、内关(6分)。

 30.请回答针灸治疗虚脱的主穴、叙述并演示其毫针操作。(10分)

 【评分要点】

 1.主穴:素髎、水沟、内关(6分)。

 2.操作:素髎、水沟用泻法,内关用补法并正确演示。(4分)

 31.请回答针灸治疗抽搐的治法及出现神昏的配穴。(10分)

 【评分要点】

 1.治法:醒脑开窍,息风止痉(3分)。以督脉、手足厥阴、手阳明经穴为主。(3分)

 2.配穴:十宣、涌泉(4分)。

 32.请回答针灸治疗晕厥的治法、主穴。(10分)

 【评分要点】

 1.主穴:水沟、内关、合谷、太冲。(6分。正确回答3穴,满分)

 2.配穴:血海、足三里。(4分)

 33.请回答针灸治疗高热的治法,叙述并演示其主穴的操作。(10分)

 【评分要点】

 1.治法:清泻热邪(2分)。以督脉、手太阴、手阳明经穴及井穴为主(2分)。

 2.操作:毫针泻法。大椎刺络拔罐放血,十宣、十二井穴点刺出血,正确演示上述操作。(6分)

 34.请回答针灸治疗牙痛的主穴,叙述并演示其毫针操作。(10分)

 【评分要点】

 1.主穴:合谷、颊车、下关。(6分)

 2.操作:用泻法并正确演示。(4分)

 35.请回答针灸治疗牙痛的治法、主穴。(10分)

 【评分要点】

 1.治法:祛风泻火,通络止痛(2分)。以手、足阳明经穴为主(2分)。

 2.主穴:合谷、颊车、下关。(6分)

 36.请回答针灸治疗心绞痛的主穴、叙述并演示其毫针操作。(10分)

 【评分要点】

 1.主穴:内关、阴郄、膻中。(6分)

 2.用泻法并正确演示。(4分)

 37.请回答针灸治疗痛经实证的治法、主穴。(10分)

 【评分要点】

 1.治法:行气散寒,活血通经止痛(2分)。以足太阴经及任脉穴为主(2分)。

 2.主穴:三阴交、中极、次髎。(6分)

 38.请演示脉诊指法的操作。(10分)

 【评分要点】

 1.医者和患者侧向坐,用左手按诊患者右手,用右手按诊患者左手。先以中指按在患者掌后高骨内侧关脉部位,接着用食指按在关前的寸脉部位,无名指按在关后的尺脉部位。(3分)

 2.三指呈弓形,指头平齐,以指腹接触脉体,用指腹较为敏感,布指的疏密要与患者的身长相适应。(3分)

 3.三指平布同时用力按脉,也可单按其中某一部脉。(2分)

 4.每次诊脉时间一般在3分钟以上。(2分)

 39.叙述并演示肩部拿法的操作。(10分)

 【评分要点】

 1.医者以单手或双手的拇指与其他手指相配合,捏住施术部位的皮肌肤或肢体,医者前臂放松,手掌空虚。(5分)

 2.医者腕关节适度放松,以拇指与其余手指的对合力进行轻重交替、连续不断的提捏并略含揉动,用力宜由轻到重,不可突然用力。(5分)

 40.叙述并演示掌摩腹部(摩腹法)的操作。(10分)

 【评分要点】

 1.医者上肢及腕掌放松,手掌置于腹部,前臂带动腕及着力部位做做环形而有节律的抚摩。(3分)

 2.摩腹时常按以下顺序进行:胃脘部→上腹→脐→小腹→右下腹→右上腹→左上腹→左下腹。(4分)

 3.医者动作要缓和协调,用力宜轻不宜重,速度宜缓不宜急。(3分)

 41.如何按虚里?(10分)

 【评分要点】

 1.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,医生居病人之侧或对面;(2分)

 2.暴露胸部;(2分)

 3.按部位:左乳下第四、五肋间,乳头下稍内侧,心尖搏动处;(2分)

 4.感觉动气的强弱;(2分)

 5.感觉动气的至数和聚散。(2分)

 42.请演示寸口脉诊的操作。(10分)

 【评分要点】

 1.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,手臂放平,和心脏近同一水平,直腕,手心向上,并在腕关节面垫上脉枕;(2分)

 2.用左手按病人右手,用右手按病人左手;(2分)

 3.首先用中指按在掌后高骨内侧定关脉,接着以食指取寸脉,无名指取尺脉;(2分)

 4.三指应取弓形,指头齐平,以指腹按触脉体;(2分)

 5.分轻、中、重三种力量切脉。(2分)

 43.舌苔的望诊包括什么内容?黄腻苔和白腻苔主何证?(10分)

 【评分要点】

 1.舌苔的望诊包括苔质与苔色两个方面;(4分)

 2.黄腻苔主湿热蕴结、痰饮化热、食积热腐等证。(3分)

 3.白腻苔主湿浊、痰饮、食积等证。(3分)

 44.舌体的望诊包括什么内容?舌瘀斑主何证?(10分)

 【评分要点】

 1.舌体的望诊包括舌色、舌的形质、动态及舌下络脉;(6分)

 2.舌瘀斑主血瘀证。(4分)

 45.如何望舌下脉络?(10分)

 【评分要点】

 1.病人应采用坐位或仰卧位;(2分)

 2.光线充足,必须使舌面光线明亮,便于观察;(2分)

 3.伸舌姿势:病人先张口,舌体向上颚方向翘起,舌尖轻抵上颚,舌体自然松弛,舌下脉络暴露;(2分)

 4.望形状:粗大、细小、弯曲、怒张、珠节等;(2分)

 5.望颜色:淡红、紫红、青紫、暗红等。(2分)

 46.舌体的形质望诊包括什么内容?舌胖大有齿痕主何证?(10分)

 【评分要点】

 1.舌体形质望诊主要包括荣枯、老嫩、胖瘦、芒刺、裂纹等方面特征;(5分)

 2.舌胖大有齿痕主气虚、阳虚湿盛等证。(5分)

 47.如何按手足?(10分)

 【评分要点】

 1.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,医生居病人之对面或右侧;(2分)

 2.充分暴露病人的手足;(2分)

 3.触摸冷热,查寒热虚实及表里顺逆;(2分)

 4.比较诊法:手足心与手足背,手心与上额等;(2分)

 5.有无水肿与气肿或按小儿手指:指尖、中指。(2分)

 48.按手足的意义。(10分)

 【评分要点】

 1.推测疾病的寒热属性患者手足俱冷多为阴虚阴盛或阴盛。(2分)

 2.辨别外感或内伤证患者手足背热盛,多为外感发热,手足心热盛,多为内伤发热,若手心热于前额,为里热,额上热于手心为表热。(4分)

 3.测知阳气的存亡。重症者若手足温知阳气尚存,积极治疗病可愈。若手足厥冷,预后不佳。(4分)

 49.请演示斜飞脉和反关脉的切诊位置,二者是否属病脉?(10分)

 【评分要点】

 1.斜飞脉:寸口不见脉搏,而由尺部斜向手背(4分)。

 2.反关脉:脉象出现在寸口的背侧。(4分)

 3.二者是桡动脉解剖位置的变异,不属病脉。(2分)

 50、按肌肤的主要内容有哪些?(10分)

 【评分要点】

 1.寒热:了解人体阴阳的盛衰,表里虚实和邪气轻重;(2分)

 2.润燥滑涩:了解人体汗出,气血津液盈亏情况;(2分)

 3.疼痛:虚实;(2分)

 4.肿胀:水肿及气肿;(2分)

 5.疮疡:判断证之阴阳。(2分)


  • 添加微信